世上所有的關係,都是由緣分決定的

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裡,白落梅寫到:

“若是有緣,千山暮雪,萬里層雲,終會重逢。若是無緣,自此一去,天涯海角,再難相會。”

緣分,是一件奇妙的事情。

無緣之人,勿追勿憶勿盼;有緣之人,可珍可藏可伴。

有人說,無論你遇見誰,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,命中註定,絕非偶然,沒有無緣無故的遇見,每一次遇見,都是有原因的。

電視劇《遇見王瀝川》裡,王瀝川曾對小秋說:
“我一直以為,美的東西永遠離我而去了,等待著我的,只有死亡和腐朽。

可是,我卻在你這裡看見了久違的美。

在你的眼中,我是如此可愛。”
因為小秋,認為自己不夠完美的王瀝川,感到自己如此美好,值得被愛。

也是小秋,給了身患重病的王瀝川愛和希望,讓他一次一次從死神身邊逃離。

王瀝川遇見小秋,才看到了這世界的曼妙風景,才找到了和病痛抗爭下去的力量。

這世間,所有的遇見,都帶著使命:

錢鍾書遇見楊絳,所以有了相濡以沫的婚姻;

李白遇見杜甫,所以有了相見恨晚的友情;

陳念遇到小北,所以有了身在陰溝,也要仰望星空的勇氣。

你遇見的每一個人,都會讓你找到一些人生的意義;

你遇見的每一件事,都會教給你道理;

你去過的每一個地方,都會指引你方向。

這世間,最美好莫過於遇見。

遇見一朵花,便能收穫芬芳;

遇見一座山,便能尋得心靈自由;

遇見一個人,生活便有了期盼。

人生,所有的遇見,都是最美的緣分。

所有的遇見,都有它獨特的意義。

看過一句話:緣份這東西,一日不可增,一日不可減,半分不由人。

聽起來有些無奈,卻是人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。

很多朋友,只能陪你走一程,過完這個階段,緣份的期限到了,便如同兩顆曾經交彙的星辰,終究要滑向各自的軌道。

在《十三邀》這檔節目裡,許知遠曾問羅翔:“以前的那些朋友,現在還聯繫嗎?”

羅翔沉默了一下,笑著回答“基本沒有了”。

許知遠也似乎頗有感觸,只淡淡地說,“因為彼此處境不同了吧。”

年輕的時候,我們希望留住身邊的每一個朋友,可那時的我們並不知道,漫長的人生路上,總會出現分岔。

曾經相伴而行的人,不知不覺就走向了不同的道路。

正如作家劉同所寫:

你曾經以為很要好的朋友,你曾以為會一直結伴走下去的人,不知道何時就在路途中走散了。

陪你走了一程的朋友,謝謝他們,願意陪你走一生的朋友,謝謝老天。

生命是一場繁華的遇見,有花開,亦有花落。

遇見,是花開絢爛的妖嬈;分離,也是落英的絕美。

一段關係曲終人散,終將結束,希望彼此都能成長,無需視如仇敵,或形同陌路,結束了就結束的干乾淨淨,從此,一別兩寬。

你曾溫柔過我的歲月,我也曾驚艷過你的時光。

繼續前行,笑對流年,遇過就好,不必遺憾。

董卿曾說:

“從某種意義上來看,世間一切,都是遇見。

就像,冷遇見暖,就有了雨;

春遇見冬,有了歲月;

天遇見地,有了永恆;

人遇見人,有了生命。”

每一次遇見,都是生命中的美好;

每一種遇見,都是因果緣分有跡可循。

善待緣分,感恩遇見,才不負相遇一場。

綜藝《朗讀者》裡,濮存昕曾講述過一段鮮為人知的經歷。

年少時因患有腿疾,他被同學起綽號“濮瘸子”和“地不平”,導致他非常自卑。

直到遇見榮國威醫生,不僅幫他擺脫腿疾,助他重拾自信,更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。

正是這位醫生,讓濮存昕懂得了幫助別人的意義。

成名後,濮存昕一直堅持幫助他人。

從2000年接受“國家召喚”做艾滋病宣傳員,濮存昕做公益已經19年。

因為遇見,他改變了命運,感恩遇見,他成為了更好的自己。

所有的遇見,都是一種必然,所有的離別,都應該釋然。

相逢和離別注定是一個擦肩而過的兩極。

花開,是一種欣慰;花落,是一種經歷。

遇見了,就熱愛珍惜,告別了,也不要遺憾可惜。

每一次的告別,都是一場新的遇見。

人生無處不相逢,世間無處不別離,我們總在無心中適逢其會,也總是在慌亂中不告而別。

世間所有相遇,都是命中註定;所有離別,冥冥之中早有安排。

走也好,留也罷,遇見了就是福。

愛也好,恨也罷,相伴了就足夠。

只要出現在生命中,能陪伴你走過一程,就是最好的結局。

人生若只如初見,何事秋風悲畫扇。

有的人注定會離開你,捂不熱的心,不必強留,留不住的人,不如放手。

緣聚緣散,皆是天意。陪你走的人,好好珍惜,離你而去的人,好好道別。

因為生命中有了這些相遇,才有了獨一無二的自己。

每一次相遇,都是命運的饋贈,每一份相識,都是上蒼的禮物。

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