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家最好的相處模式:懷感恩心,說舒心話,做體貼事

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:

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,只要家庭和睦,他便是最幸福的人。

一個人若能擁有幸福的家庭,那麼哪怕收入僅夠溫飽,也能將日子過得熱氣騰騰;

但如果,家庭中矛盾紛爭不斷,即便是日入斗金,也會把生活折騰得七顛八倒。

家庭的經營,需要方法,更需要智慧。

1 懷感恩心

生活中,我們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:

對於陌生人,哪怕給予我們一丁點兒幫助,我們會感激萬分;

而對於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,卻認為一切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。

電影《麻煩家族》中,妻子潘素給丈夫文錦輝端洗腳水拿擦腳布。

辛辛苦苦照顧了他一輩子,可是文錦輝卻早已對此習以為常。

直到潘素把離婚協議書擺在了文錦輝面前,他才意識到自己,從來沒有跟老婆說一句“謝謝你”。

一段感情,最怕的就是把對方的付出都看做“應該的”。

所謂“恩愛夫妻”,恩在前,愛在後。

對身邊的親人常懷一顆感恩之心,彼此的關系才能溫暖而綿長。

特別喜歡作家梁曉聲和妻子焦丹的故事。

兩個人的愛情,沒有什麼海誓山盟,卻讓每一個看過他們故事的人,都能體會到什麼才是真正溫暖的婚姻。

1981年7月,梁曉聲和焦丹在朋友的介紹下相識。

彼時,梁曉聲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,收入不多,身體也不是很好。

初次見面,梁曉聲就坦誠地向焦丹講述了自己的情況。

沒想到,焦丹不僅沒有嫌棄,反而心疼地流下了淚水。

她哽咽著說:“我沒想到你這麼不容易,你肩上的擔子這麼重,更需要一個人幫你分擔。”

於是,在二人婚後的幾十年時光裡,焦丹主動承擔起了家中所有的瑣事。

她悉心養育兒子,照顧好雙方的父母,還將梁曉聲生病的大哥接到北京生活。

家裡家外,她都安排得妥帖周到。

沒有了後顧之憂的梁曉聲,深居簡出,全身心都投入到創作之中。

終於,1984年,梁曉聲創作的中篇小說《今夜有暴風雪》、短篇小說《父親》,分別榮獲全國大獎。

今年年初,作品《人世間》一經上映,更是贏得無數好評,梁曉聲的事業也迎來了新的春天。

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,梁曉聲不斷提起對妻子的感激:

幾十年的寫作生涯中,是妻子真誠的愛使我內心常常產生無限感動、感激和感懷,以致影響著我的寫作、我的人生及一切。

很多時候,夫妻因為相處久了,把彼此看做最親近的人,就不會把感謝放在嘴上。

其實,每個人都有被認可的需求。

當我們付出之後,潛意識裡都希望得到肯定的回饋。

所以,一句謝謝,可能就讓彼此的心房暖流湧動。

讓對方知道,原來我做的一切你都看在眼裡,都懂得。

楊瀾說過:婚姻裡,你們之間除了愛,還有肝膽相照的義氣,不離不棄的默契,以及銘心刻骨的恩情。

兩口子過日子,學會感恩,才能將平淡的生活演繹得暖意融融。

2 說舒心話

豆瓣博主@毛冷瞪在《媽媽離婚記》書中講述了一對夫妻的故事。

盧月和老徐是一對結婚多年的夫妻,但如今卻鬧著要離婚。

女兒小五對此十分不解,父母沒有吵架、沒有冷戰、沒有出軌,何至於此。

在她的再三追問下,媽媽說了兩個字:憋屈。

原來這些年來,老徐對妻子的態度令人心寒。

明明妻子優雅貌美,他卻總是誇別的女人美,諷刺妻子是個黃臉婆,又老又醜。

明明妻子繪畫天賦卓越,他卻裝作睜眼瞎,還時不時陰陽怪氣地大肆戲謔。

面對丈夫的冷言冷語,盧月表面上裝作波瀾不驚,實際上心裡早已坍塌成泥。

兩個人在一起,最忌諱的,就是不好好說話。

不管心裡有多麼關心和愛護,一旦嘴上的話變了味,再深厚的感情,對方也感知不到。

多說舒心的話,家人之間的幸福感才會更加濃郁、醇厚。

在民國夫妻中,胡適和江冬秀一直是別具一格的一類。

別的文化大家,都因為追隨新文化運動,而拋棄糟糠之妻的時候,只有胡適,和父母安排的江冬秀,恩恩愛愛地度過了一生。

江冬秀不算貌美,臉圓圓的,但胡適卻說:“她很賢惠,善於操持家務。”

江冬秀沒什麼學問,大字不識幾個,但胡適卻說:“她文化低,但很愛學習。”

江冬秀特別喜歡打麻將,但胡適卻說:“她很善良,懂得仗義疏財。”

對於妻子,胡適寫過一句名言:“兩世先瑩,於今始就。誰成其功,吾婦冬秀。”

江冬秀能在那樣一個新舊交替的社會,活出自己的圓滿人生,不得不說,與胡適有很大關系。

因為胡適從不吝嗇對妻子的贊美,二人才能執子之手,共度白頭。

林清玄曾說:表達愛最好的方法是歡喜、獎勵與贊賞。

生活中,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家人,多用舒心的話語去寬慰對方。

你會發現,很多瑣碎的摩擦都會在無形中化解。

更重要的是,一番溫柔的言語說出了口,不僅家人的眼角眉梢會蕩漾著笑意,家庭氛圍也會變得和睦溫馨。

家人之間,常說舒心話語,一個家一定會越過越好。

3 做體貼事

有句話說:最好的婚姻,是你體諒我的辛苦,我懂得你的不易。

相互體諒的婚姻,就算再苦再難也能甘之如飴。

作家拾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。

一位丈夫失業了,他沒有告訴妻子,而是一個人悄悄在一家水泥廠做短工。

每天一早,他夾著公文包出門,每天傍晚,又滿面笑容地回到家。

水泥廠粉塵很大,工作一天下來,原本乾乾淨淨的小夥,就變成了一個“泥菩薩”。

於是,下班後,他都會先找個地方洗澡,然後換上西裝,裝作若無其事地回家。

晚餐的時候,妻子照常問道:“工作順心嗎?”

他調侃:“順心,新來的女大學生讓人賞心悅目。”

妻子嗔怒,卻給男人夾了一筷子木耳。

有天晚上,妻子問他:

“想不想換個地方上班?有家公司正招聘,我打聽了,要求你都符合,明天去試試?”

丈夫心中狂喜,嘴上卻說,“為什麼要換呢?”

妻子說:“因為這家待遇很不錯啊。”

丈夫前去應聘,被順利錄取。三年後,順利升職為公司副總。

那天,妻子為他慶賀時說:“你以前在水泥廠上班的事,我一直知道。”

丈夫瞪大眼睛,難以置信。

妻子說:“我每天做一盤木耳炒蛋,有時還逼你吃兩勺梨膏,就是想給你清肺。”

聽完這話,丈夫忍不住潸然淚下。

我們常說,家庭是溫暖的港灣。

其實,家人存在的意義就是互相取暖。

困境時有人懂得,逆境時有人牽掛,絕境時有人理解。

婚姻的紐帶,說到底,是彼此的心疼和關懷。

無助的時候,有TA做你的枴杖,脆弱的時候,有TA扳直你的脊樑。

只要一家人能互相體諒,再多的疲憊都會被悉心拂盡,再大的難題都會被順利化解,日子自然會越過越甜美。

林語堂說:

幸福無非四件事:一是睡在自家床上;二是吃父母做的菜;三是聽愛人講情話;四是跟孩子做游戲。

幸福的家,就像一壺陳年老酒,需要每一個成員,用愛為材料,用心去釀造。

經營好家庭,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事業。

點個贊吧 ,願家中的每個人,都能懷感恩心,說舒心話,做體貼事。

讓家庭更加和睦,讓關系愈發綿柔,讓生活變得熠熠生輝。

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