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了該依靠誰?一位78歲老人的智慧:不去養老院也不跟兒女生活

毛姆在《月亮和六便士》中說:“我用盡全力,過著平凡的一生。”

人生如煙花一場,我們看過萬千美景,也終會歸於平靜,如何讓晚年生活過得充實,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事情。

老了到底該依靠誰?每個人想法不同,有人認為養兒可以防老,也有人覺得可以組團養老。

網上看到一位老伯的說法,感覺很有智慧,他不去養老院也不跟兒女生活,到底會怎麼做呢?

01.晚年不依賴,生活有質量
劉老伯78歲,他有一兒一女,都已經成家。

老伴兒在5年前因病離世,劉老伯就一直在老家生活,雖然兒女也想過要接他去養老,都被拒絕了。

他拒絕的理由有兩個。

第一,觀念不同,爭執太累。
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習慣,年紀大了,老年人喜歡安靜,購物大多節約。

他喜歡早睡早起,看不慣年輕人熬夜,更不能理解年輕人半夜出去吃夜宵,在他看來不健康也亂花錢。

有次他看到兒媳買回一個榴蓮,味道難聞就算了,一個榴蓮花了200多,劉老伯覺得太不會過日子了。

這些事情你看在眼裡,卻又說不出來,因為說出來就是矛盾,憋在心裡,對老人來說也不舒服。

劉老伯回到老家,可以做自己喜歡的飯菜,想吃就多做點,不想吃就少做點,生活自在不拘於形式,也少了很多爭執的累。

第二,熟悉的環境有歸屬感。

在兒女生活的城市,老人沒有認識的朋友。

雖然街上人來人往很熱鬧,但他們的內心很孤獨。

劉老伯在女兒家住了3個月,最多在小區轉轉,他覺得很無趣,即便出了小區門,他站在街頭也不知道去哪裡,對他來說,鋼筋水泥的城市不管走到哪裡都一樣。

相似的街頭和店鋪,形色匆匆的路人,他少了一份歸屬感。

回到老家,雖然路窄了,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跟親切,鄰居之間可以開玩笑,朋友之間可以聊心裡話,這樣的生活多了一些煙火氣。

劉老伯告訴大家,不管到多大年紀,都不要有依賴心理,生活自立自強,就多了一份悠閒心理。

02.不去養老院,身體健康放第一位
年紀大了,該不該去養老院?

劉老伯的回答是:“堅決不去!”

理由很簡單,少了希望感。

什麼是希望感?

希望感是對生活的信心,哪怕你過得不如意,但相信自己可以從低谷走出來,人生就有了意義。

如果去了養老院,每天過著規范的生活,你可以衣食無憂,但心裡空落落的。

也許你身體不錯,但身邊的老人中,經常會出現生病或因病離世的情況,負面消息距離自己遙遠時,不會有過多感觸,如果發生在身邊,人心裡會難受。

這份消極心理多了,人的情緒也會壓抑,不自覺會產生共情,擔心自己也有生病的一天。

劉老伯有位朋友本來身體很好,去養老院住了3個月,就得了重病,跟心情有很大關系,他說自己看不到希望,一想到餘生就要在養老院裡度過,心情就很低落。

除此之外,養老院不菲的費用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得起的。

一般養老院的費用在4千左右,好一點的六千多,試想一下,老人的退休金才多少,他們的錢不夠繳費,還需要給兒女添負擔,自然不願意。

如果在老家生活,雖然孤單一點,但最起碼錢足夠用,生活費節約一點,還能存下一些養老錢。

年紀大了,劉老伯表示健康是最重要的,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,就可以讓兒女放心,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,失去了健康這個前提,人生就會變的很被動。

03.取悅自己,不延遲享樂是智慧
知乎上有人問:“老人如果安排生活不後悔?”

老了該依靠誰?一位78歲老人的智慧:不去養老院也不跟兒女生活
下面有個高贊回答:“取悅自己,別讓人生留遺憾。”

很多人大部分時候時間都在取悅別人,年幼時努力學習取悅父母,長大後戀愛取悅愛人,成家後努力工作取悅家人,忙碌了大半輩子,是時候取悅自己了。

取悅自己,不僅僅是注重生活品質,還是對願望的實踐。

電影《遺願清單》中,兩位身患重症的老人,在病房想到一個瘋狂計劃,那就是列出20個願望,然後一一去實現。

他們在生命不多的時光裡,嘗試了跳傘,去坐了遊艇,還跟自己喜歡的人表白,等他們再回到病房時,心情變得平靜,人生沒有了遺憾。

生活中,很多老人都很節約,他們不在意自己的需求,一門心思為家庭付出,看起來很辛苦,卻忽略了,人生的路程是有限的,不讓生活留遺憾,才能讓自己少一點後悔。

我們在取悅家人的同時,也不要忘記取悅自己,只有讓自己活得開心,才能有更好的精力照顧好晚年生活。

生活來來往往,沒有來日方長,活在當下,才能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,讓人生多了一些滋味。

總結:
年紀大了,可以靠兒女養老,也可以去養老院,這些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。

劉老伯選擇了自己在老家養老,也是不錯的選擇,他每天跟鄰居聊天,做自己喜歡的飯菜,生活朴實而愉悅。

他還表示,自己拒絕再找老伴兒,找老伴兒想法很好,但大多會後悔,因為人性中都有自私的一面,如果兩個人都為自己考慮,在一起的感受就很別扭。

一旦知道對方有了算計,就很難心平氣和地跟對方溝通,所以,他覺得一個人生活更自在。

如果真的到了身體不能自理時,劉老伯也有准備,他會請保姆來照顧自己,雖然花點錢,但可以得到好的照顧,最重要的是,不會給兒女添負擔。

這句話真的很觸動人心,父母都在為兒女著想,願意盡自己的力量減輕兒女負擔,不過身為兒女,也要學會換位思考,如果有時間,請多回家看看,陪父母說說話,也許給不了太好的物質生活,但能夠讓父母愉悅,也是一種孝順。

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