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得好:“懶人有懶福。”
懶,並非游手好閒,四體不勤,而是懂得放下,小事不計較,無事一身輕。
婚姻中,太過勤快的人,不僅身心疲憊,還吃力不討好。
好的婚姻裡,適度的懶,不失為一種智慧。
家庭裡,一方越是數落嘲諷,越容易讓對方產生挫敗感。
看過一個故事:
有兩家人以打獵為生,一天,兩個丈夫出門打獵,每人各抓到一隻兔子。
回到家,其中一位妻子就開始數落丈夫,說丈夫無能,才帶回一隻兔子。
丈夫瞬間不開心,說自己打獵很辛苦,有一隻兔子已經很不錯了。
就這樣,兩人起了爭執。
另外一家,妻子體貼丈夫,說辛苦了。
丈夫很開心,說以後會加油,抓回更多的兔子。
兩個人愉快地共用晚餐。
第二天,兩個丈夫再次去打獵。
第一個丈夫空手回家,他想,反正回去要挨罵,每天打獵這麼辛苦,讓她感受一下沒有獵物的感覺。
妻子大發雷霆,罵丈夫無能,恨自己嫁錯了人……
聽到這些,丈夫也覺得委屈,認為妻子不體諒自己,兩人又吵了起來。
另外一個丈夫,第二天帶回來兩隻兔子。
妻子喜出望外,還做了好菜犒勞丈夫。
丈夫也很開心,兩人有說有笑,其樂融融。
說話不走心,不考慮對方的感受,不僅是無效溝通,還容易激化矛盾,引發爭執。
吵著吵著,把愛吵沒了,把家吵散了,最後甩鍋給,性格不合。
婚姻中的不幸,不是孰是孰非,而往往因為油鹽醬醋的瑣碎,不依不饒,弄得雞飛狗跳。
情感專家迪克斯說:
在所有婚姻中,有50%以上不幸福的元兇之一,就是那些毫無建設性,卻令人心碎的批評。
家庭生活中,雞毛蒜皮的小事,本不值得糾結,非原則性的問題,要懂得互相謙讓,互相諒解。
少點抱怨,少點指責,才能和睦相處。
克制的嘴,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。
婚姻久處不厭的真相:懶
彼得狄雄說:
婚姻的難處在於我們是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,卻和他的缺點生活在一起。
如果總盯著對方的弱點,就會無限放大各種弊端,橫生枝節。
《金婚》中,文麗對婚姻充滿期待,婚後半年不到,激情就被現實的瑣碎沖淡了。
在她眼裡,丈夫佟志原形暴露:
小說隨手扔在地上,回家後不洗倒頭就睡,身上臭味熏人,答應戒煙,卻又背地裡躲著抽煙……
文麗見不得丈夫邋邋遢遢,動輒呵斥,丈夫也不甘示弱。
於是,針鋒相對,你凶我,我凶你。
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,像極了我們各自的日常。
富蘭克林說:“結婚前要睜大眼睛看清楚,結婚後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”
好的婚姻,不是因為兩個完美的結合,而是彼此能夠接受和容納對方的不足。
看過一個小短片:
丈夫在工作中一絲不苟,但是在家裡就好像變了一個人。
他總是找不到自己要用的東西,而用完東西又習慣性地隨手一擱。
他常常丟三落四,不是出門忘帶鑰匙,就是出去采購總要丟點什麼。
起先,妻子總是大為惱火,看他很不順眼。
可是,丈夫一直都改不掉這些毛病。
直到有一天,妻子看了紀錄片《人生果實》,一對年邁夫妻相濡以沫的日常,讓她深受感動。
她決定順其自然,不再盯著這點小事傷神。
找不到東西,就讓他自己慢慢找。
忘了鑰匙,丟點東西,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。
因為妻子的包容,丈夫反而內疚於心,小事也注意起來,就這樣,日子過得越來越好。
家庭和睦的真相,在於發掘對方的閃光點,而忽略對方的小缺點。
只有容納對方的習性,彼此適應,才能夠成就好的婚姻。
婚姻不是傳奇,不要過多幻想和奢求,平實,才是婚姻該有的樣子。
作家周鑫曾經回憶:
妻子有段時間外出,沒人嘮叨,他兩耳清靜,感覺渾身輕松。
困了就睡,餓了就吃,隔三差五邀好友暢飲幾杯,想幾點回家就幾點回家,一個人悠然自得。
可是,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個月,他就感到心裡空蕩蕩的,不知所措。
飢一頓,飽一頓,沒人叮囑,吃飯不按時,胃痛的老毛病又開始復發了。
衣服不挺刮了,頭發也變得毛躁起來,出門買生活用品,少了叮囑,買回家才發現不實用。
沒有了家長裡短,一個人冷冷清清,他坐立不安。
他開始後悔從前回懟妻子的言語,細想妻子的嘮叨,盡是無微不至的關心。
夫妻之間的嘮叨,本是人間煙火,而非恩怨情仇,何須錙銖必較。
網友@夏亦歡正是深諳於此,看她的分享就知道。
家裡家外,老公事無巨細,打理得妥妥帖帖。
下班進門,她甩掉鞋子,甩掉包包,一屁股跌進沙發裡。
老公如往常一樣,一邊收拾,一邊嘮叨:
“真服了你,沒見過你這麼懶的!”
看著老公晃來晃去,她只是呵呵一笑。
老公沒脾氣,紮好圍裙,又一頭鑽進了廚房裡。
每天一早,都是老公熱好牛奶,煮好雞蛋,催促她起床。
出差時,老公會再三囑咐,注意安全,別又馬馬虎虎。
老公的碎碎念,她從來都不會放在心上,反而很是享受。
她說:“我老公什麼都好,又做飯又洗衣,又顧家,發點牢騷,不該麼?”
原來,不是聽不見,而是假裝聽不見,揣著明白裝糊塗。
聽過一句話:“和睦的家庭裡,每對夫妻至少有一個是聾子。”
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,夫妻間難免磕磕碰碰,周全自個,給對方舒展的機會,才能平衡彼此之間的親密關系。
白岩松說:
好的婚姻,其實是雙方懂得妥協的藝術。
婚姻裡從來沒有真正的完美,只有適合。
無需用力過多,只要溫柔相待,才能漸漸磨合。
懶一點計較,懶一點揣測,懶一點管束,不爭對錯,不翻舊賬,亦不失溫度。
不要期望太高,不要苛求對方,沒心沒肺,活得不累。
接受不完美,才能擁有小確幸。
真正的“懶”,就是一個不斷包容和妥協的過程。
活一半清醒,活一半糊塗,為愛讓步,彼此珍惜,如此,才能始於心動,而終於白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