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經營家庭關系的用心程度,決定了你生活的溫度。
《禮記》有雲:父子篤,兄弟睦,夫妻和,家之肥也。
凡塵俗世,擁有和睦溫暖的家庭,是人生最大的福氣。
真正的福氣不是求來的,而是自己修來的。
中年以後你就會明白:所有的家庭關系,都是有因果的。
01 親子關系:不孝不順,子孫不仁。
民間奇聞錄中有一個《秀才扔女》的故事。
從前,趙家莊裡有個趙老漢,老伴去世得早,他一個人將獨生女兒小秀拉扯大。
小秀成年後,趙老漢精挑細選為她找了個秀才女婿,還賣光了所有的田地為她准備嫁妝。
一年冬天,趙老漢思女心切,就冒著風雪,去鄰村看望女兒和外孫女。
然而女兒的所作所為卻讓趙老漢寒了心。
趙老漢讓女兒熱上一壺酒,給自己暖暖身子,女兒卻說酒缸結冰打不開;趙老漢聞到肉香,想去鍋爐旁烤烤火打下手,女兒卻謊稱鍋裡煮著豬食。
悲從中來的趙老漢,在牆上題下一首詩:
我勸世人莫痴呆,賣地嫁女劃不來。
鍋裡燉肉當豬食,酒缸結冰打不開。
之後,便拂袖離去。
後來女婿看到牆上字跡,立馬出去追,但趙老漢卻不願再回來。
回到家後,女婿一把將熟睡的女兒抱起,沖到門外丟到雪窩裡。
小秀大驚失色,慌忙阻止:“你瘋了嗎?這樣會凍到孩子的。”
女婿說:“我就是要凍死她,要不然辛辛苦苦養大她,將來我也會落個像你爹那樣的下場。”
父母子女一場,其實是一世的修行。
對待父母的態度中,往往藏著孩子以後對我們的態度。
魯迅的母親魯瑞出身於書香門第,後來嫁入官宦之家周家,前半生可謂是養尊處優。
但好景不長,魯迅爺爺因試圖賄賂鄉試考官入獄,周家由此破敗。
她沒有心生怨恨,反而盡心侍奉自己的婆婆,為她洗衣做飯;三子周建人將工資交給她時,她先拿出一部分給婆婆當作零花錢。
母親對爺爺奶奶的悉心照料,在魯迅心中種下了“百善孝為先”的種子。
後來魯迅長大成人,在北京安家後,第一時間將母親從老家接來,並把最大的房間留給母親住。
怕母親孤單,他每天晚飯後,都要到房間與她聊天。
外出時必告知母親,歸來時先去看望母親,還時常帶回些母親喜歡吃的小食品。
《增廣賢文》有雲:“孝順還生孝順子,忤逆還生忤逆子。”
孩子是父母的一面“鏡子”,你的一言一行,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。
孝敬長輩既是給子女做出榜樣,也是給自己留退路。
02 夫妻關系:不精不誠,不能動人。
電視劇《白鹿原》中有一個片段:
綁匪同時綁架了白嘉軒和鹿子霖兩個人,要求他們兩家人拿出大筆贖金來救人。
白嘉軒的老婆仙草知道後,趕忙把家裡所有的積蓄全部拿出來救丈夫,而鹿子霖的老婆卻猶豫再三。
平日裡,白嘉軒對老婆特別尊重,關愛有加;而鹿子霖從不把老婆放在眼裡,甚至還在外面拈花惹草。
所以當危難來臨,白嘉軒的妻子會不顧一切地救丈夫,而鹿子霖的妻子卻選擇保全自己。
有人說:“沒有無緣無故的因,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果,一切都是注定的因果。”
你前半生怎麼對待另一半,後半生另一半就怎麼對你。
大文豪胡適晚年曾留下一段以實力寵愛妻子的佳話。
常常調侃自己是“怕太太協會”的,無論何時,只要江東秀打麻將少人,他都會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,陪她打麻將。
他還提出了男人要遵守的“新三從四德”。
“三從”:太太出門要跟從,太太命令要服從,太太說錯話要盲從。
“四德”:化妝要等得,生日要記得,打罵要忍得,花錢要捨得。
相比民國時期其他不得善終的包辦婚姻,胡適與江冬秀無疑可以被稱作典範了。
人人都豔羨的江東秀嫁得好,卻鮮少有人知道她為這段婚姻付出了多少。
在動蕩年代裡,胡適曾與江東秀居住在紐約的一個破舊公寓裡。
日子清苦,但自小家境優渥的江東秀沒有一句抱怨,為了緩解胡適的壓力與寂寞,她苦練“徽州菜”宴請同鄉來家裡吃飯聊天。
抗戰時期,江東秀與胡適兩地分居,逃亡時,江冬秀一度寄人籬下,但她卻始終帶著胡適的七十箱書。
很贊同這樣一句話:“經得起歲月考驗的婚姻,從不是錦衣玉食堆砌出來的,而是愛的細節支撐的。”
夫妻,是前半生的陪伴,也是後半生的扶持。
唯有善待你的枕邊人,在風燭殘年的時候,你才能有枝可依。
03 親戚關系:有來無往,親情難存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裡有一句話:“往而不來,非禮也;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”
一味索取,從不回饋,失掉的不僅僅是禮節,還會傷了人心,再深厚的親情,也會土崩瓦解。
從前,有位商人生意做得紅紅火火,然而陪在他身邊的親人卻日漸稀少,商人很是苦惱。
一天,他上山進貨,順著遠方的鐘聲,來到了一間寺廟前。
商人看到正在講法的禪師,趕緊請教。
禪師問他:“當別人對你付出真心和包容時,你回報了什麼?”
商人陷入了沉默。
禪師搖搖頭說道:“世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,講究的是禮尚往來。人情往來,只有來沒有往,怎能不疏遠?
如果你從不曾認真,又如何要求別人對你認真?你從來都沒有把別人的付出放在心上,又怎麼能責怪身邊的人日漸冷淡?”
最後商人滿臉羞愧地走下了山。
感情其實就像花兒一樣,置之不顧,只能等來凋謝;細心澆灌,自然花開爛漫。
正所謂,欲先取之,必先與之。
有來有往,互惠互利,人情方能更濃,關系才會更穩。
在復雜的娛樂圈,我很欣賞秦沛、姜大衛、爾冬升三兄弟。
三人雖不同姓,卻親如兄弟,在綜藝《演員請就位》裡,爾冬升飽受爭議,年過花甲的姜大衛、秦沛便去到現場支持弟弟。
秦沛為了維護弟弟,對觀眾解釋道:“爾冬升性子比較急躁,有什麼不滿直接對著我好了。再老,他也是哥哥的小寶。”
回顧往事,不難發現,三兄弟情深至此,得益於年輕時的相互扶持、相互成就。
爾冬升父親去世後,姜大衛資助爾冬升出國留學;爾冬升出演第一部戲時,早已成名的姜大衛、秦沛前去客串。
當爾冬升成功轉型導演後,他的電影裡也少不了姜大衛、秦沛的身影。
有句諺語說得好:“親戚是把鋸,你有來,我有去。”
我贈你三月春光,你予我四月桃花,世間真情能長存莫不因此。
人到中年方懂:所有的家庭關系,都有因果的
▽
很認同一句話:“人到了一定年紀,真正決定你生活質量的,其實就是家庭。”
這世上任何投資都有風險,只有對家庭投資一本萬利。
你給父母一個笑臉,孩子就會給你一輪太陽。
你給伴侶一個擁抱,伴侶就會給你整個春天。
你給親戚開個窗,親戚就會為你搭個橋。
請記住,你經營家庭關系的用心程度,決定了你生活的溫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