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如何安排晚年更合適?一位大媽的心裡話戳痛網友:同款母親

木心先生曾說:“一個人的成長,需要兩樣東西,極痛苦的經歷,或者跟老人聊天。”

老人歷盡滄桑,沉澱下了經驗和智慧,這是課堂上所學不到的,有位網友在公園偶遇一位67歲大媽,說起如何安排晚年,老人的話很扎心,也引起網友們的反思。

01.重病無需治,墓地別花錢
還記得那個天價殯葬嗎?

鄧先生的愛人在家中離世,家屬們將她送到北三院的殯儀館暫時存放,准備3天後火化,讓他們沒想到的是,3天產生了3萬8千多費用,其中一項是600多的飯錢。

家屬實在想不明白,人都已經死了,到底吃的什麼飯?飯又是給誰吃的?

這件事也引起大家討論,大媽自然而然談起這個話題,她說自己有一個女兒,已經跟女兒交代,沒必要花的錢,就不要亂花。

在大媽看來,沒必要花的錢包括兩部分。

第一部分是重病,老人生病很正常,小病及時治療,如果是已經知道結果的重病,就沒有必要治療了。

與其在醫院受痛苦,不如在家裡,身邊有兒女陪伴,讓自己走得有尊嚴一些。

這個想法,在作家恆子奶奶的書中也能看到,恆子奶奶交代兒女:“如果看到我躺在地上,還有呼吸,就再等一會喊救護車,確保送到醫院剛好斷了呼吸。”

有人認為這樣的想法太過消極,恰恰相反,恆子奶奶是熱愛生活的人。

她在晚年,還在堅持寫作,並且熱愛生活,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,還在8旬的年紀治病救人,之所以這樣說,是對生命的佛系,她始終認為,人生隨遇而安就好,沒必要強求。

如果明確知道病入膏肓,一定要治療,除了給兒女增添負擔,那就是讓自己吃很多痛苦。

大媽也是如此態度,她不想成為女兒的負擔,這樣的想法也戳痛很多網友。

有網友說:“同款媽媽,我母親也是這樣交代的,真的太傷感了,母愛無私。”
也有網友留言:“我是老人,支持她的想法,坦然接受生命的安排,也不要讓兒女為難。”
看來,很多人支持大媽的想法,但也有人覺得不要輕易放棄生命,每個人的想法不同,也是正常的。

第二部分是身後事要從簡。

大媽表示,自己早年間回老家掃墓時,打聽過樹葬,那時候的標準是,只要你買一棵樹種下,就可以安放家人的骨灰,不需要費用。

她覺得很好,還把這件事交待給了女兒,結果隨著時間推移,樹葬變成了生態葬,費用也變成了12萬一棵樹。

大媽笑了,表示太貴,但到底該怎麼辦呢?

她跟女兒分析,沒必要去買墓地,就算你買了墓地又怎樣,除了兒女會清明時節去看一下,孫子去看都是奢侈,而且遇到疫情,兒女都沒辦法去現場掃墓。

如何安排身後事,大媽也有自己的想法,讓女兒找個時間去郊遊,把骨灰撒在郊區的一棵樹下就行,大媽還笑著說:“我不會游泳,害怕水,別撒大海就行。”

她的灑脫態度,也受到網友點贊:“想得開!看得透!放得下!就對嘍。”

人生就是一場修行,學會放下,生活就沒那麼多糾結。

02.善待自己,就是尊重生命
比起身後的事,更重要的是善待自己。

我身邊有位大媽,她69歲,已經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紀。

大媽有2個兒媳,都說要接她到自己家裡住,但大媽去住了一段時間,果斷離開了。

她去大兒媳家,大兒媳要上班,安排她接送孫女上下學,還要買菜做飯,如果大兒媳下班,看到飯菜還沒有端上桌,就會出口不遜,指責她在家啥也不干,連飯也做不好。

時間長了,她就很郁悶,剛好二兒媳提出接她,她就去了二兒媳家。

二兒媳倒是不要求她按時做飯,但惦記她的房子,經常跟她講:“媽,你看我們有了二寶,家裡地方太小了,你老房子放著也沒用,不如賣了吧,錢給我們換一個大房子,以後我們孝順你。”

話說得很好聽,做的卻不是如此,有天晚上,大媽出來倒水喝,聽到二兒媳在發脾氣:“你媽真是太摳門了,老房子還不肯賣,我爸媽想來養老,家裡就這麼一點地方,連住的地方都沒有。”

她才明白,二兒媳讓她賣房,想孝順的卻是自己父母,為了不讓兒子為難,她就回到老家,不再想讓兒子贍養自己。

大媽的想法很簡單,每天堅持鍛煉身體,讓生活變得有意義,在身體好的時候善待自己,如果真的臥床不起,就把房子賣了,自己去養老院找個護工照顧自己。

兒女有自己的生活,如果願意贍養父母,自然是好事,如果不願意,也就不強求,老人放平心態,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。

03.別跟兒女計較,距離產生美
在兩位大媽身上,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心態平和。

這也是影響生活質量的因素,有位作家曾說:“愛自己的人,小事不計較,大事不糊塗。”

父母把兒女養大,是完成自己的任務,兒女孝順父母,也是盡自己本分。

都是發自內心的事情,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,如果老人把兒女孝順掛在嘴上,很可能會失望,因為兒女會有壓力,反而態度不好。

反之,老人心情放鬆,守住自己的老房子,再加上一些積蓄,不去強求兒女一定要做什麼,反而會贏得兒女的尊重,他們也會願意回來陪伴父母,因為父母會給自己帶來愛和理解。

再好的母子關系,也要保持一點距離,距離可以減少不同生活習慣的摩擦,讓你擁有獨立的空間。

即便兒女的行為不如你所願,也沒必要計較,寬容對待,也是對人生的釋懷。

年紀大了,都會碰到如何養老的問題,對此你怎麼看?你贊同大媽的態度嗎?

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